您的位置:

安徽农网首页 > 乡村旅游 > 乡村旅游 正文

站内搜索:

乌雁塘晨曲

2024/1/12 10:47:49 责任编辑: 萍萍

  我出生在庐江县乌雁塘村,村名因塘名而起。

  乌雁塘是村里的一口大水塘,水面有几十亩。我推测,应该是乌雁在迁徙过程中,停留于这块水面上歇脚觅食,而得此塘名。雁们觅食戏水后就到山地上歇息,黑压压一大片,这片山地因此得名雁门岗。

  乌雁塘美在不经意间。不知何时,荷花秀出婷婷的叶,薏仁探出圆圆的头。满水的时候,塘面上晨起薄雾弥漫,夕照波光粼粼,我们在岸边的石板上戏水。枯水的时候,我们下到塘底抓黄鳝摸泥鳅捉小鱼。山地上,满坡映山红,杏花、桃花次第开;菜地里,茄子花、辣椒花、芝麻花争奇斗艳。这些场景常萦绕在我的梦中,反复重现。

  乌雁塘的早晨尤其美丽。

  春天的早晨朦胧。太阳慢慢升起,塘周围笼罩在一片薄雾中,朦胧似青纱,将田野、村庄、山峦笼罩其中。有时候雾很浓,几步之外就看不见人,却能听到牛的低吟、鸡的雄唱,还有狗的轻吠,那是美妙的乡村乐曲。

  夏天的早晨欢乐。孩子们拿着鱼篓捕捞正在上水的小鱼,泥鳅黄鳝趁水而上,小伙伴们收获满满。性急却找不着渔具的孩子,干脆提着竹篮往塘边一站,朝着鱼群猛扑过去,满身透湿的样子惹得大伙儿哈哈笑。

  秋天的早晨忙碌。一大早,田野间、山地上,乡亲们忙着挖山芋、摘棉花、刨花生、割芝麻,丰收的喜悦挂在每个人的脸上。孩子们一边干活,一边偷偷地将花生山芋塞进嘴里。

  冬天的早晨恬静。清晨,一切静悄悄的,只有早起的鸟儿在呼朋唤友尽情歌唱。一场薄雪,给山野披上一层白纱。老家的雪多是“跑马雪”,太阳升起,薄雪渐渐融化,到了晌午一切已回归原样。阳光温暖柔和,透过树枝照到山坡上,映得一片色彩斑斓。

  乌雁塘的塘埂有两三丈高,埂上植被茂盛,遍地野草,夹杂些不知名的野花。多年以后,似乎眼前还有和村里小伙伴们野草丛里追逐嬉闹的情景,于是想到家乡流行的黄梅戏《打猪草》,曲调里满溢着泥土气味、山花芬香。

  乌雁塘的泄洪口是用片石垒成的坡道。春夏之交泄洪的时候,我们常在这里逮鱼,水花四溅,浑身湿透,一群人哈哈大笑。那儿时的快乐呀,一辈子也忘不了!

  乌雁塘村后的长山,海拔不到200米,长约两三公里。有人说,此地叫卧牛地,牛身呈南北方向,牛头向东南方向。这片长山环绕着乌塘村,有人说是背靠一圈椅地,也有人说是被一双山臂环抱着,挡住了北面的寒风。

  村子的南边有一高一矮两座山,高的叫大矾母山,矮的叫小矾母山。大小矾母山和长山,一直到莲蓬山一带,绵延足有四五公里,就是我们与枞阳县交界的界山。

  我们村对面还有一座团山,又称乌龟山,形状似一只爬上岸的乌龟,头部朝着乌雁塘的方向,仿佛要去那里饮水。村舍和团山之间的两三百米,全是良田,正位于乌雁塘的下水口,每年稻产非常丰富。

  村后的长山、对面的团山、南边的矶母山,在我的记忆里,都满是松树、柏树和各种灌木,树木参天,林荫蔽日,四季常青。小时候的冬天比现在要冷些,雪披在树上,形成长长的冰凌,孩子们常常摘下来把玩。

  乌雁塘村曾经只住着我们徐氏家族。近几十年不断增加其他家族,村民们和衷共济、和睦相处,宛如一家人。

( 来源:安徽日报 作者:徐光太 )


【字体: 】【 打印 】【关闭此页


安徽农网版权及免责声明

① 凡本网注明“安徽农网”的信息作品,版权均属于安徽农网,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
   转载、摘编和发表。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安徽农网”。如有违
   者,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“安徽省气象台”或“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”的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产品,
   未经气象主管部门许可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转载、摘编和发表。如有违者,气象部门将依法追究
   其法律责任。

③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安徽农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根
   据“文责自负”的原则,该作品并不代表本网观点。

④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,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安徽农网联系。

※ 联系方式:电话:0551-2290197 传真:2874926
   ahnw@mail.hf.ah.cn ahnw@ahagri.com